• 陪伴互联网运营小白共同探索成长,与IT爱好者共享探索乐趣
  • 建站只为分享,欢迎在PC端文章面打赏支持
  • 使用Ctrl+D 可收藏本站

阶级差异不是我们的错,我们需要自己来改正它,90后的年轻人都应该有个家

拯救思维 陆子方 6年前 (2019-06-07) 1914次浏览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
文章目录[隐藏]

一、层级的痛苦

还记得很久之前,看过一个故事,主人公说,子方花了18年,才和你一起坐在这里喝咖啡。

这一句话可不简单,其实可以看出人们在阶级层面上往上爬的过程中,所需要花费的巨大努力。

举个例子来说,对于一个生活在城市的人,可能他从小就有能力支付咖啡的消费,等他长大后,不过是从某一家咖啡换成另一家咖啡,可能是从一般的咖啡品牌,换成更好的咖啡品牌。

但是如果这对于一个生活在农村的穷孩子来说,事情根本不是这样的,他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能不能喝上咖啡,再来谈要不要换咖啡品牌的问题。

首先,强调一下,下面提到的城市和农村的概念是比较宽泛的,切勿生硬的对号入座。

二、城市的住房自由

买房子也是这样的。子方们可以看到,很多原本就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,他们可能依靠父母的一些储蓄,或者父母原本就存在的房产,轻而易举地实现置换和住房自由。

总体来说,这个问题不会显得太复杂。

 

三、保守艰难的城市化

对于一个来自农村的孩子来说,其实问题就远远复杂多了。因为他要面临的不单单是上一辈的财富积累问题,同时还要面对观念思想阻碍。

乡土观念,是中国文化中,一个十分重要的元素。在90年代奔向珠三角务工的一代农民工中,有相当一部分人群,即使在赚到一定的钱之后,仍然会选择把这一笔钱,带回农村建造住房。毕竟家里有最熟悉的人们、最熟悉的土地、最熟悉的说话方式。

如今面临着购房的这一代孩子,相信有不少就是来自农村的80后90后。

对于一些父母来说,他们希望孩子们回答的第1个问题是:家里不是好好的吗?现在房价那么贵,在外面买一个蜗居的空间,在老家都能建好几栋房子了。

从建造成本上来说确实是这样,父辈们在家中生活了那么多年,大家对村里的消费水平都是基本了解的。所以,乡土观念和直接经济对比是第一个需要回答的问题。

第2个问题是真正的经济问题。如果说是父母在第1关妥协了,那可能在第2关就会被现实打败。

能支付得起房价消费吗?

很多刚刚出来打拼的年轻人,本身就处在财富和资源积累的阶段,两手空白,所有的家庭钱袋都是空的,这个时候突然间冒出房子,是非常难受的。

四、在困苦中明确前进的方向

房子最基础的属性就是居住,不管是选择了城市,还是选择了农村,也不管这种选择是主动的或者被动的,每一个年轻人都应该为建造自己的家而努力。

所以,在城市里或者是在农村里都不重要,重要的是要明白,自己有建造这个家的责任。

如果毅然选择留在城市里生活,更应该做的是把这个当成是自己人生目标的重要部分,然后把这个目标分解拆分成更小的目标,一步一步的来实现它。

如果有困难,一定是上天希望,子方们通过这些事情学会一些什么。对于别人来说,可能他们获得了上升的捷径,但是有些机会总是公平的,没有发觉才能减少差距。

世界从来就不是公平的,人们可以在琐碎中不断抱怨,却也可以奋起抗争,明白奋斗的真义。


子方有料原创丨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
期待您的评论或捐赠,这是最好的鼓励和支持!
喜欢 (0)
[赞赏使我快乐]
分享 (0)
发表我的评论
取消评论
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